我們怎麼想,就會怎麼感覺- Sadhguru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的冰山一樣, 露出來的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它代表著意識;其他的絕大部分都在海平面以下,屬於人的無意識,決定著人的發展。
1932 年,著名作家海明威認為:“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八分之一的文字和形象,以及八分之七的情感和思想。
薩提亞模式中用“冰山”來隱喻一個人在可觀察的行為與溝通底下的層次, 我們特定的表現方式則是學習而來的”,冰山的上方是我們日常能觀察到的行為與溝通方式,位於水平面下的是應對方式 ,其組成是感受、意義與自我等方面的內容。
7個看不見的影響,行為下的層層疊疊!
薩提亞冰山”,它把事件引發 的一系列反應總結成了一個公式:
第七層(最深層) 自已(=我是…)
這是自己及其情感、想法、行為、價值觀等與人類的普遍性相比較的環節,通過這個環節來了解和認識到並逐漸接受“我是獨特的,獨一無二的”。你是怎麼看待自己呢?
第六層 渴望
我渴望被愛、被接納、被肯定;渴望自由、有意義等。人性的普遍價值,是一個人靈魂、精神、存在性的意義等方面的內容。通過期待了解了自己的渴望,以及未完成的某個心結,藉以了解和探索內心中自我價值的構成及其與童年事件的關係——也是了解童年與重要關係人的關係的重點,是幫助自己或來訪者明白“我何以如此”的必要渠道。
第五層 期待
通過感受、想法、評論等理解自己的期待,對自己的、對環境的、對他人的,也就是自己對這些周圍環境的要求是什麼,期待來自於一個或多個未被滿足的渴望。
第四層 觀點
當事人對發生事件的想法、看 法、評論等,包括對自己的看法、對別人的看法,對事件發生的時機、場合的看法,等等。
第三層 感受的感受
這一層需要透過引導才能看見!在綠豆花的工作坊中,通常會使用戲劇治療的活動來讓參與者看見那翻轉自己感知的重要一刻! 當你因為事件發生產生了某種感受之後,再深一層的感受是什 麼,或者是體驗這種感受的時候,你感受到了什麼。它要求感受者能夠敏感、細緻地體會自己的情感,是自己的深度情感,是當事人對自己人格的一個看法、評價或體會,
第二層 感受
是生氣、開心,還是憤 怒、委屈,而這部分往往被壓抑,或即使被感受到,卻不知所措。
行為下(冰山下) 的第一層 應對方式(姿態)
也就是事件發生後當事人的反應。指責型、討好型、打岔型、超理智型、一致型,綠豆花會再下篇介紹4種應對姿態。
薩提亞冰山這個工具,形象而簡捷地列出了我們的語言、行為、感受、想法、期待、渴望與我們潛意識需求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機制,也告訴我們可以轉念的地方——任何一個聯接點,都是可以轉念之處!